隨著5G和視頻媒體的發展,一切都是變的可視化,直觀化,無論商品還是人,都必須有足夠的勇氣直面你的消費者。
那種在商品面世之前,需要先偷偷躲起來P圖,或者用文案去渲染產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。
與此同時,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,這時那些能夠聚合消費者、并能感知消費者需求的人就會出現,比如網紅/大V/主播等等。
未來的商業比拼的,不再是品牌策劃能力,而是你能不能在消費者中具有極強的號召力,從做產品到圈人,這也是商家能力的升級!
而這些善于圈人的網紅誕生之后,他們不僅能隨著隨地發起一場場購買狂潮,更重要的是,他們還可以聯合粉絲向廠家定制產品。
前段時間,一個新聞也很有意思:日本和歐洲幾家化妝品生產商開始為中國的電商(網紅)品牌做代加工了!
就連日本Cosmo Beauty株式會社的掌門人山添隆也這樣感慨:“過去,一直是中國為日本品牌代工,而現在日本工廠也開始為中國品牌代工了!”
在互聯網經濟的刺激之下,中國經濟正在買入新時代!
2
直播經濟,網紅經濟的本質是一種聚合消費者的藝術,意味著商業正在由“物以類聚”向“人以群分”過度。
在傳統的生產方式里,產品是生產者說的算,消費者只需要根據自己需求決定買或者不買。而未來的消費關系是消費者需要什么,生產者就得生產什么,這是一個逆向生產的過程!
過去是從生產到消費,現在是從消費到生產,整個生產環節被逆向打通了,這也是工業4.0的本質。
水木然在《工業4.0大革命》(2015年出版)里提到: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,必然會深入到制造業與互聯網的高度融合,誕生出C2F(顧客對工廠,簡稱客廠)模式。
在這個逆向生產的過程中,中間的經銷、營銷環節都被跨過,傳統狹長的供應鏈變成逆向的、扁平的。
但是,消費者的需求是小眾、多元化 、轉瞬即逝的,這就要求誕生一批能夠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小批量、快速生產的工廠。
這不僅意味著產品的定制化、個性化生產時代的到來,整個社會的供應關系也會被摧毀重建!
未來每一件產品在生產之前,都知道它的消費者是誰,同時所有的產品都是先有訂單再生產,這樣今后就再也不會有庫存,這就是按需生產。
我們正在進入到“按需生產”的時代!
想想現在的傳統工廠吧, 他們從來沒有深入了解、統計、整合消費者的需求。消費者需求和設計、生產、貿易、銷售等都是分離的。
工廠只關心訂單的批量和規模,貿易商只關注利率和差價,銷售商只關注打折和促銷,大家都對產品誕生的過程無感。
工廠如果只按銷售商預估的產品進行生產,就不可避免的產生的庫存和壓貨,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這一切,尤其是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,正在徹底改變傳統的產業結構和消費關系!
3
未來成功轉型的企業,一定會以移動互聯網為工具觸覺(比如社交媒體/直播平臺等等)去感知消費者提出要求,然后倒逼到產品的設計、研發,更重要的是:借此機會拿到消費者的訂單!將訂單和要求一起下單給供應商,產品生產出來之后,再通過強大的物流系統送到消費者手里去。這就是一場供應鏈的倒施逆行,供應關系和消費關系都在背逆向打通!這就好比逆向打通了中國經濟的任督二脈,喚醒中國進入下一個春天!
傳統品牌最大的特點是“有計劃性”,從面料企業再到款式的企業,需要有計劃性的去推進,強調系列性、不斷宣傳自己品牌的故事,靠這個去打動人。
而互聯網品牌最大特點是“無計劃性”,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,他們需要源源不斷產生靈感,然后開創各種新款式,并且生產周期越來越短,反應越來越迅速。
這次的雙11也折射出了社會一個強大的訴求:海量的中小品牌正在崛起!這才是中國真正的商業變化的大勢所趨!
這就是新技術催生的新模式,很多店鋪正在品牌化。在過去的供應鏈里,即使你一年營業額很高,你也最多是個經銷商或代理商,所以在傳統的大批發時代形成的是檔口的格局,而不是品牌林立。
在過去,假如一個市場有10個億的規模,可能是由50個客戶構成的,而三年以后,10個億規模市場將是由2千個客戶構成的。所以,即使市場總規模不擴大,依舊有大量中小品牌誕生!
海量中小品牌就是以定制為內核的時尚品牌,隨著95后逐漸成為購物主力,起崛起速度將遠遠高于傳統品牌,他們將越來越具競爭力、生命力,可能一年內就從幾百萬變成幾千萬,可以每年保持三倍、五倍的速度增長。
4
對于世界來說,中國未來的角色應該是一個信息大節點。因為中國電子商務已經處于世界最發達水平,再加上跨境電商向其它國家的滲透,中國可能組織成一種全球性大生產,這種大生產首先打破的就是美國主導的傳統全球產業鏈。
具體來說就是由資源型國家、生產性國家、金融型國家構成的產業鏈條,然后美國以貿易和貨幣為手段,對不發達地區進行變相掠奪。但是這種局面即將被中國的互聯網改變,中國正在發動利用全球化協作的力量,讓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的消費者都能買到他想要的產品,讓每一個產品都在效率最大化的地方生產,中國正在制定新規則。
未來全球產業鏈一定會大重組,不再是縱線的剝削鏈條,而是橫向的扁平分布式的,即:將全球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對接,實現跨國生產和定制。
未來的社會,實現了按需定制、按興趣組隊、按人群服務、小批量制作、不斷迭代,用多樣化的產品去對接多元化的需求,在大工業年代是不可能的,只有互聯網才可以將這種觸點式的需求和服務一一對接。
有了“按需生產”,我們就會逐漸過渡到 “按需分配”的階段。因為按需生產意味著產品的定制化和多元化,社會的物質產品一旦各不相同、琳瑯滿目,每一個人就會各取所需,那么傳統的競爭和搶先就沒有意義了,社會呈現出和而不同的局面。
很多人還沒用意識到,在中國互聯網的輔助下,中國制造業正在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,從現在開始,我們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!
與此同時,我們更應該對未來充滿無比的信心!
一切希望都在拐點,現在這個拐點正在來臨!